顶部横幅

热门搜索: 秋拍  秋拍  秋拍

在线客服热线:

15321310303

当前位置:首页 > 当代书画 > 国画

钱松嵒:从

作者:新中国人民艺术网   时间:2019-12-04   人气:3012次

钱松嵒是当代中国美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人物、新金陵画派的领军人物。今年是钱松喦先生诞辰120周年,10月27日在无锡博物馆举办了“江南一喦——纪念钱松喦诞辰120周年特展”。此次展览遴选出100余件作品和相关展品,展现钱松喦从师古人到书写江南生活、描绘祖国建设的艺术道路,希望藉此以缅怀钱松喦对传承和发扬江南书画推陈出新、师心永驻的不懈努力。

钱松嵒:从

钱松喦

钱松喦(1899-1985),江苏宜兴人,先后在苏州、无锡等地的中小学及无锡师范学校、无锡美术专科学校任教。1929年,《寿者相》《山水》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1950年,当选无锡市第一届文联主席。1957年,由无锡师范学校调往江苏省国画院(筹备处)。1960年,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此后历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名誉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等。

和同时代的许多出生于晚清、成长于民国的老画师一样,钱松嵒并没有进过艺术院校学习,尽管当时的新学已经兴起。从1907年(8岁)开始,他即随父亲钱绍起在江苏宜兴的杨巷镇的私塾就读,并对书法、绘画逐渐产生了兴趣,继而又临摹《芥子园画传》,并留心民间画师和民间艺术作品,经常徜徉在裱画店中。

钱松嵒:从

无锡市人民政府授予钱松喦的奖状

江南绘画传统底蕴深厚华滋,民国时期梁溪画坛石涛、石溪之风兴盛,钱松喦至无锡求学后深受熏陶,亦开始师法古人、追摹古意,刻苦研习“二石”。后参加“锡山书画社”与无锡美术专科学校任教,结识吴观岱、胡汀鹭、陈旧村等众多梁溪画坛名家,得到广泛关注与提携。

钱松嵒受教于书画家胡汀鹭,主要研习沈周、唐寅、石涛、石溪等人的画法,而胡汀鹭幼从锡邑画家朱逊甫学画花卉翎毛,在其师早亡后遂自学。初作花鸟,从张子祥、任伯年起步。钱松嵒随胡汀鹭学习的同时,还学习透视、色彩、解剖、光影等西画技法,反映了这一时期开始的西画教育的波及和影响。正是得益于家乡无锡浓厚书画文化氛围的孕育,为钱松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与深厚的艺术滋养,“锡山永峙我家乡”的桑梓情怀也永铭于钱氏之心。

钱松嵒:从

清 石溪,《谷口白云》

石溪(1612-1673),法名髡残,字介丘,又号白秃、电住道人、壤残道者,晚署石道人,俗姓刘。“清初四僧”之一,湖南武陵人。石溪用笔繁密,纵横交错,沉酣苍劲,长于干笔皴擦。钱松喦曾自言“余少时爱摹石溪上人画”,其拙厚的颤笔正是得益于此,乃至毕生创作都蕴含石溪笔绪。此作品全幅章法稳妥,画风成熟,远山以干笔渴墨皴擦,笔法苍劲荒率,近景绘草木蓊郁、烟云氤氲,生动地传达出山川空灵茂密、浑厚华滋的情调。

钱松嵒:从

清 石涛,《看杏诗意》

石涛(1642-1705),朱明宗室,法名原济,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清初四僧”之一。钱松喦深受石涛影响,早年临摹其作品“辄为汗流浃背”,并将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画学思想贯穿终身。石涛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展深邃之境,钱松喦常取法于此,所作山水构图式虽有别,而取势用意则同。这张看杏诗意图画面破除了传统山水画“三叠两段”的章法套路,远山近石构成一个整体,似乎仅仅为山林间截取的一个特写镜头,但却深远自现。通作用笔粗放恣肆,山石的皴法粗细兼施,点苔浓重,极具奔放之势。

钱松嵒:从

明 王绂,《枯木竹石》

王绂(1362-1416),字孟端,号友石,又号九龙山人、青城山人,元末明初无锡著名文人书画家。以墨竹名天下,得文同、吴镇遗法,为明朝第一。此作绘几竹修竹从大石之后探出,竹枝远观几乎不分节,竹叶以浓墨绘成,水墨圆浑处有吴镇的苍润沉郁之气,而老笔、枯笔频用,又更增竹枝老而弥坚的蓬勃生气。通作意境高逸清标,尽显江南文人画之韵。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无锡大地万象肇新,江南经世致用的文化品格深深影响着钱松喦,其开始尝试用创新性的笔墨来深入家乡生活,开启了从旧式文人向为家乡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道路转变。江南农家生活与市政工程等富有浓郁地域标志性的题材开始大量出现在钱松喦的作品中,这些恢弘的建设大军与山川景色真实地反映了无锡建国初期欣欣向荣新局面、新气象、新风貌的时代精神。

钱松嵒:从

钱松喦,《开凿映山湖》

开凿映山湖工程是无锡地方大跃进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该作远景选取了无锡典型的地域意象——锡山龙光塔,中景与近景则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全作借助三远法补充自然取景时的空间局限,使画面有明显的纵深空间感,又与传统山水画的平面感若即若离。

钱松嵒:从

钱松喦,《运河工程》

开凿大运河亦是无锡近现代重大的市政工程建设,此作画面远景为锡惠二山,中部绘有绵延不绝的运河大堤和密集的人群、推车,随处飘动的红旗贯穿整幅画面的各个角落。通过对这一系列人物、红旗、桅杆等元素的平面铺陈,打破了传统绘画构图的宁静感,将“人定胜天”、愚公移山的开国气象表现无余。

钱松嵒:从

钱松喦,《水果丰收》, 纸本设色,20世纪50年代

新中国成立之初,钱松喦创作了一批表现太湖风光的山水及人物画作品,该水果丰收图以全景式构图描绘太湖之滨丰收图景,远处太湖烟波浩渺、千帆竞发,鼋头渚灯塔楼阁林立;近处桃树果实累累、硕果繁密,青年劳动者们忙于劳作,脸上洋溢着欢快的喜悦。全作既具传统笔墨功底,又有质朴生活感情,彰显了当时劳动者发自内心的生产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古往今来,历代无锡画家不偏安一隅,心怀天下的家国使命与博采众长的广阔胸襟始终是他们的不懈追求,而舟出太湖“两万三千里”的壮游为钱氏实现崇高理想提供了完美契机。钱松喦历经此次壮游,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社会主义建设,真切感受到理念技法上的“百花齐放”与“推陈出新”互为因果,做到创作题材内容新、表现方法新、构成风格新,实现了个人艺术风貌、江南文脉精神与家国担当的使命追求相统一。

钱松嵒:从

钱松喦,《延安颂》

题识:“延安颂畴昔游延安,仰瞻革命纪念文物,缅怀当年艰苦朴素,发奋图强英雄斗争事例,不禁肃然起敬。低回久之,此情此境至今犹悬眉睫。爰为制图聊示歌颂并留永念。一九六二年钱松嵒”

钱松嵒:从

钱松喦,《韶山春晓》

韶山春晓是钱松喦以革命圣地韶山为题材创作的一件经典作品,图中青山远岫,山花烂漫,毛主席故居笼罩在一片绚烂的景色之中。整件作品感情内蕴,含蓄典雅而不外露,意境深沉而广阔,工整绚丽的特色充分体现了钱松喦这一时期山水画的特点。

钱松嵒:从

钱松喦,《爱晚亭》

爱晚亭为钱松喦经典之作,画中枫叶流丹,山林尽染,层层叠叠直凌碧霄的枫林灿若云霞。整体画面虚虚实实,主体爱晚亭林中还现,使画面飘逸灵空、明洁疏朗。爱晚亭与枫林竦竦欲动、凌空欲飞之感,不禁让人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经典诗句。

作为生长于太湖水岸的画家,江南灵动的湖山意象孕育了钱松喦真挚的家乡情怀。年至耋耄,钱老将自己毕生对故乡的情感倾入作品之中,无论是追忆童年家乡的缘物寄情,还是重拾幼时乐趣的指画艺术,都是其晚年思念家乡朴素情感的返璞归真,充满了水乡气息与精巧至真的艺术审美,并将之融汇于江南这片土地独有的文脉传承之中。

钱松嵒:从

钱松喦,《陶都春晓》,纸本设色, 20世纪80年代

此作真实再现了宜兴家乡制陶工业的场面,画作采用近实远虚的手法,远景笔墨含蓄,树木疏散概括,隐现的几顶屋脊于浩茫烟云之间;近景笔墨丰富,勾画细密严谨,描绘码头船只装载、运输陶缸的繁忙劳作场景。

钱松嵒:从

钱松喦,《静对瓜棚上人(指画)》,纸本设色,1980年

题识:“静对瓜棚拜上人。庚申逭暑香山写得小圃苦瓜。钱松嵒指头画”

钱松喦在幼年时期就开始学仿指画,后直至年逾八旬,重拾儿时对指画的尝试。此作以苦瓜入画,以表明钱松喦向“苦瓜上人”石涛的致意,间接地也表明其重归早年澹雅的心迹。图中瓜叶以水墨写意法为主,三只苦瓜用双勾法写出,间以藤蔓串插,画面上水墨淋漓的瓜叶,配上青翠欲滴的苦瓜,为一幅贴近生活惹人喜爱的绘画佳作。

江南自古画派纷呈,气韵多娇。20世纪五六十年代,傅抱石、钱松嵒、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为代表的“新金陵画派”在江南地区异军突起,他们积极探索“画以载道”的时代主题,将艺术追求与时代召唤紧密契合。钱松喦作为“新金陵画派”的中坚力量,努力用创新性发展的新笔墨来表现新生活,并以他的智慧化解时代的困局,成为那个似火岁月中“笔墨当随时代”的样板。

钱松嵒:从

钱松喦,《今日江南分外娇》

题识:“今日江南分外娇。今天的江南面貌日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我每再一次描写时,见到工农业建设又胜于昔,自愧作品跟不上形势的飞跃发展。一九七四年钱松喦记”

该作采用了全景鸟瞰式构图,以大片水田、山川湖泊为主体,营造出咫尺千里之势的意境之美,同时又巧妙地将田地、山峰、桥梁与河湖舟帆穿插变化。画面整体虚实相间,动静结合,空灵明洁,平凡无趣之境经钱老匠心营造顿彰光辉灿烂,时代变迁之意蕴亦饱含其中,题款中尽显钱松喦对新时代多娇江南发展的激动与骄傲。

展览将展至2020年2月11日。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及网络)

上一篇:王天德:在雪景山水里“遣兴” 追忆往昔

下一篇:方增先的人物画